本网消息 为了深入了解“鄂东活绣”的历史发展、技艺特点及文化价值,结合服装专业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创新保护和传承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可行路径。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对材料与资料进行数字化呈现,提升自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2025年上半年,服装科研创新团队师生一行6人,对红安绣活、红安大布、黄梅挑花、阳新布贴、大冶刺绣、武汉楚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进行了考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月,团队前往黄冈市红安县,在“红安绣活研习所”进行学习与调研,拜访了红安绣活传承人刘寿仙大师和刘珊老师两代传人。不仅了解了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地方,还参观了培训场地与展馆。

1月还造访了“红安大布”传承人钟先梅。她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十余岁起随母亲学习织布,掌握了从纺纱到织布的全套工艺。担任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红安县妇联执委,并兼任黄冈市地标优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并于2010年创办红安“将军红”土布织锦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市场”模式,组织贫困妇女参与生产,助力脱贫。红安大布多次亮相上海世博会、长江非遗大展等国内外大型活动。传承人钟先梅细心地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红安大布的起源、发展和织造等,并为老师和学生们解惑和答疑。
2月寒假期间,受荆楚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团队前往武汉,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进行交流与学习,围绕“荆楚文化”、“楚绣”和“汉绣”等主题而展开。之后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与洽谈。另外团队前往武汉市洪山区荆楚文化的代表性公司——“楚国礼物”进行参观,了解了传统文化于现代市场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和产品与服饰等设计的工业化情况。

3月,团队前往黄梅县,拜访了“黄梅挑花”传承人石九梅大师,她向我们介绍了黄梅挑花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参观了她的工作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作品,也向我们诉说了此非遗持续发展的难处与挑战。之后,本团队前往黄梅县文化局和黄梅县博物馆进行了参观与学习。

本次调研系列活动,团队初步掌握“鄂东活绣”的基本技法与制作流程,记录鄂东地区活绣艺人的口述历史,收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调研当地市场对于活绣产品的需求及其产业化现状,分析“鄂东活绣”与地方文化、服装与服饰产业的结合点,对“鄂东活绣”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讯员 何路瑶 刘国辉)